今日报丨毕业典礼上提到她,这位校长落泪了
“永远不要再让‘卡脖子’的那双无形之手遏制我们的发展,永远不要让核心技术的壁垒成为我们强国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。”
7月1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典礼,校长周琪院士发表毕业致辞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提到前不久逝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时,他一度哽咽:“她说,‘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,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’。每次想到这句话,我都泪流满面。”
01
在致辞中,周琪回顾了陈家镛院士、刘东生院士、冯康院士、李振声院士等科学家创新为民的感人故事。谈到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,周琪哽咽道:“不久前刚刚离开我们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,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‘卡脖子’问题,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‘龙芯’研发中心。”
周琪希望毕业生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向着问题出发。“你们的责任应该是开辟新领域、开辟新赛道的引领者、建设者,应该成为我们未来不再被别人‘卡脖子’的战士。”
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,世情国情在深刻变化,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,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。科技创新对中国而言,已经不仅仅是发展问题,更是生存问题。
科技创新的使命,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,应该由谁担当?
希望我们国科大的毕业生,能以老一辈优秀科学家为榜样,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寻找自己的主攻方向,奔着最紧急、最紧迫的问题去,永远不要再让“卡脖子”的那双无形之手遏制我们的发展,永远不要让核心技术的壁垒成为我们强国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希望你们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、新思路、新方法,努力把自己锻炼培养成科技“无人区”里的“探路者”;
希望你们在解决科技难题方面,做想干事、能干事、能干成事的“先锋官”,做敢于揭榜挂帅、勇于担当、善打硬仗的“生力军”;
希望你们在未来科研道路上,做研究真问题、解决真问题的“主力军”,不夸夸其谈、不沽名钓誉、不好高骛远,成为少说多做的“实干家”。
02
国科大校长周琪在致辞中提到的黄令仪,正是我国微电子领域元老级专家。
1936年,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。由于幼年经历过山河破碎,黄令仪早早埋下救亡图存、立志报国的志向。
她参与创建了华中科大半导体专业,是“龙芯”芯片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,80多岁时仍奋战在科研一线。
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回忆说,“黄令仪老师年近八十岁时,依然从早到晚拖着鼠标,盯着屏幕查电路。有人劝她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,别亲自干。她脱口而出‘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,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’。”
今年4月20日,黄令仪在北京去世,享年86岁。
在黄令仪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,“龙芯3号”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。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,打破西方技术封锁。
03
正值毕业季,各高校校长送上临别寄语,在对毕业生的叮咛和嘱托中,“家国情怀”成了高频词。
今天(2日),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典礼突降大雨,校长王树国雨中脱稿致辞,他说,随着各项新技术层出不穷,出现了若干新赛道,它们决定着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,学子们应具有家国情怀,勇敢面对挑战。
“新征程,民族之复兴谈何容易,大国博弈、技术封锁,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干扰。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,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,只有大胆地前行,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,来吧,无所谓!”
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典礼上,校长王云鹏表示,人生的理想各有不同,但立志服务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无疑是最为高远,也是最为神圣的理想。他以航天员桂海潮为例,希望学子们立鸿鹄志,传承以“空天报国”为内核的北航精神。
“你们的师兄桂海潮老师,此时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‘天宫’上,执行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,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,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。”
祝福所有毕业生
愿勇毅前行,前程似锦!
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综合中国青年报、中国科学报、中国社会科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