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是学生”式网络乞讨,社会苦其久矣|热文
“我是学生,免费送我”“我是学生,就不能通融一下吗”……这类理直气壮的耍赖话术,从二手平台闲鱼火到社会各个角落。
玩梗归玩梗,但当这种话术真的出现在实际生活中,身处其中的人难免都会崩溃。
这段时间,热搜上又出现了一个让大众跌破眼镜的新闻——山西某大学搞活动,学生们在一家网店统一购买了一批表演服,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活动举办完学生们就集体退货。
(资料图)
据悉,这是一笔超20单的退货,虽然是分开多单购买,但地址全部指向山西某学院。据该学院公开信息显示,确实刚举办了文化艺术节,其中有一场健美操比赛,学生穿的是一款红色T恤,和商家晒出的购物记录相似。
商家面对学生的集体退单,既觉得愤怒,又觉得无奈,在网络上的吐槽发言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。
用完就退货,白嫖物品,听起来很是匪夷所思,但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,而且不是个例。诚然,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不管社会发展到哪种程度,都会有钻制度漏洞的投机分子。但不可否认,在当下生活中,“我是学生”好像成为一种开脱的万能理由。
我们社会向来讲究尊老爱,对年轻学生天然有着一种包容性。面对学生,大众总会选择“大事化了,小事化无”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,甚至还会大度地让利。然而,当年轻人体会到学生身份带来的好处,越来越多利用这个身份企图获利,那自然是众人厌之。
学生无论是心智上,还是经济能力上,确实和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,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就该让步。学生不容易,成年人何尝又容易,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?
Lisa自己也曾遇到类似的回复,在某平台卖东西,结果对方无底线地讲价,我实在是不想跟她多讲,婉拒之后,对方称:“我就是一个学生,没多的钱,没办法”。也正是在这个事情之后,我开始思考,“我是学生”究竟该不该成为一道免死金牌。
我不知道第一个以“我是学生”用来道德绑架的人,对互联网上大众的共情力是有什么神奇的理解。我也不了解,理直气壮的“学生”是在玩梗还是真心觉得大家会可怜他。但可以确认的是,这种互联网乞讨行为艺术,让人觉得既匪夷所思,又觉得难以认同。
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,谁的钱也不是轻轻松松就来的,世界没有义务为你是学生就开绿色通道。不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,就不要购物,这是最朴素的价值观。
不可否认,在当今全民薅羊毛的互联网中,“我是学生”倒也是非常实用。但玩梗不会减少我们对互联网乞讨的反感,而且就算没有“我是学生”,也会有“我是病人”“我原生家庭不好”等话术,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乞讨让人避无可避。
社会大众对于弱者总是有天然的温情和正义感,愿意帮助,但对于互联网乞讨行为,大家真的是忍无可忍。就像开篇提到的那群退衣服的学生一样,因为占便宜心态,他们在网上受到了很多吐槽。这场风波,是对每一个动歪心思趁机占便宜的人最好的警示。
即使钻空子的买家们在法律上毫无破绽,但这种扰乱正当的交易做法,在道德上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。从评论区来看,大家的怒火并没有就此平息。
玩梗应有底线,自尊和骨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基础,弱者身份并不能要求全世界为其让路,道德绑架要求对方提供免费帮助。我们能体谅他人苦处,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善良,但这份内心的温柔,不应该被绑架和要挟。